4月20日 #性別平等教育日 元年,新旅程起步。
永鋕的媽媽陳君汝女士在一次訪談中告訴我們:「我沒有辦法救我的小孩,如果有力量,我一定要救他們這樣的小孩子」
時間退回二十多年前,永鋕因為性別特質的關係而受到不友善的對待,他的媽媽也失去了孩子,讓社會重新省思性別議題的重要性,也推動了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一路走來至今,當年六歲要上小學的孩子,也已經26歲出社會了。
性平教育這段路很長,從社會、校園裡被意識到認識、從猶豫到接納的歲月裡,我們知道,這群因性別特質而有煩惱的孩子,有些可能在包容與尊重中成長,但有些只能沉默佇立、甚或遭到不友善對待。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除了需要盡全力藉由教育,讓孩子認識彼此差異,以同理、尊重、包容,取代不理解、曲解下所產生的歧視、偏見、霸凌;同時陪伴受傷的孩子,重新擁抱自己,讓每個孩子為自己的模樣驕傲、自信。而我也知道,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教育部永遠不會、也不能缺席。
今天4月20日,臺灣能走到當下,我要再次感謝陳君汝女士,願意借出這天,成為臺灣性別平等教育重要的一日,並且持續給予無數徬徨、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與家長勇氣;同時感謝許多教育夥伴長期的投入、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朋友加入共同努力的行列。這條路還很長、很不容易,因為要讓孩子一個一個都了解尊重的重要性,但我也相信,這些努力,會讓更多孩子以更自信、自在的步伐成長茁壯,讓更多人體會、相信:透過性平友善的開始,可以一起讓校園、社會更美好。
資訊來源:友善校園向前Go | Facebook
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