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宣導】登山迷途狀況多,定位留守獲救高!

【登山迷途狀況多,定位留守獲救高】🚨🚨🚨
⛰️登山活動對體能、經驗與裝備的要求極高。若未事先有充足的行前準備,一旦遇上惡劣天氣或突發狀況,將大幅提高發生山難的風險。日前南一段山域事件中,暴露出部分登山人員安全觀念不足的現象。網路揪團隊伍成員能力不一,且未及時撤退,導致一名隊員獨留山上,最終險釀成憾事。此事件凸顯了目前登山的潛在危機,以及在極端環境下,決策失誤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1️⃣未篩選隊員能力💪💪💪
登山活動對體能、經驗與裝備都有高要求,若未篩選具相近能力的隊員同行,便已埋下山難的潛在禍根,更遑論是透過網路揪團,與陌生人組成的隊伍。
2️⃣沒有完整的留守人機制與報備登山路線🗺️
高山峻嶺令人嚮往,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登山留守機制與報備登山路線就顯得格外重要。當事人入園申請書上的聯繫電話無法在第一時間聯繫到留守人,且申請書上也未完整報備登山計畫,若登山隊伍發生意外,將難以迅速掌握救援方向。
3️⃣錯失撤退良機與勇氣🚧
元旦期間的惡劣天氣,無論從氣象預報還是現場觀察,均可預見。面對天氣惡化、隊員體能不佳,且疑似出現高山症初期徵兆,最合理的選擇應是提前撤退,而非冒險繼續前進至更遠的地點。遺憾的是,隊伍未考慮此更安全的選項。
4️⃣隊員獨自留守待援🚑
若將身體不適的隊員獨自留在山上待援,即便當事人同意,此舉仍屬極不恰當的決策。在無人陪伴的情況下,患者若出現高山症或其他突發狀況,可能導致極度危險。除非隊伍人數極少(如二人隊伍),應至少安排一人陪伴待援。
5️⃣忽略對外通訊的重要性📱
對外通訊不僅僅是方便,更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一環。若發生意外,無法即時與外界聯繫,搜救隊將難以迅速展開救援行動,延長救援時間將降低生存機率。此次事件中,隊員留在山上的位置無手機訊號,行前應該備妥衛星通訊裝置,如衛星電話、InReach等,以保持對外聯繫,從而提高救援時效。
6️⃣決策失誤的累積🆘
此次事件暴露了一系列可避免的錯誤,包括由臨時揪團組成的互不熟識成員、未及時撤退、天氣誤判、通訊中斷以及留人待援等問題,最終不僅動用了社會資源,甚至造成救援人員受傷的結果。雖然隊伍在部分處理上已盡力,但整體決策流程仍值得深刻檢討。
登山活動風險高,長程縱走更需高度的規劃與隊伍管理。
需具備互助同心的夥伴、充沛的體能準備、攜帶合宜的登山裝備、投保登山意外險,隨時關注天氣變化的能力、果斷撤退的勇氣,並尋求熟悉登山活動的留守人或申請留守平台的協助更可租賃衛星通訊裝置InReach等,此改進措施有助於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消防署補助的留守平台📌
1.嗨咖_留守平台
網址:www.hiker.tw
2.愛陌生_留守平台
網址:www.emson.tw
3.山海博崴_留守平台
 
資訊來源:消防署 | Facebook

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提醒您